从中央一号文件到全省农业农村局长会议,都明确了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、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、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,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目标和重点工作,为我们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尤其是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,我们要理清思路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、乡村建设、乡村治理重点工作,确保农业稳产增产、农民稳步增收、农村稳定安宁,推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、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。
乡村发展聚集产业,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重中之重,是解决城乡问题的前提。城市居民的米袋子、菜篮子以及农民的钱袋子,需要产业发展才能有保障,而乡村振兴的后劲,需要产业发展才能持续,最重要的是,中国人的饭碗只有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才是最安全的。多年来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都相继出台了很多农村发展扶持政策,农村创业创新环境不断改善,休闲农业、乡村旅游、农业电商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产业、新业态大量涌现。2、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。全市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数在全省相对居后,种业发展水平较弱,农业机械化程度不够全面。3、产业融合度不够高。缺乏创意农业、康养农业、生态农业等新业态集群,农业经营主体应用数字技术、创新经营模式不够多,涉农服务业发展较为滞后。4、要素制约较为明显。“非粮化”“大棚房”问题矛盾突出,资金投入较为不足,乡村复合型人才少、文化程度偏低、年龄偏大。5、农民持续增收压力依然很大。农民收入结构不够优化,增收渠道日趋狭窄,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。1、重点发展现代种养业。种养业向现代化、标准化、品牌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,重点是延伸拓展产业链,不断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,提升粮食产能,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,加强畜禽和渔业转型升级发展,大力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等。大力推广农业生态复合循环经营模式,切实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和综合产出,努力改善农产品品质。2、大力发展乡土特色种养业。建设规范化乡村工厂、生产车间,发展特色产品、制造、手工业和绿色建筑建材等乡土产业,挖掘与保护传统工艺,开展“农民种文化”活动,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等。系统规划整体推进油菜等冬闲农业,致力发展“农事节庆”。3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。特别是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,鼓励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参与农产品实际加工,开展农产品产地、集散地、销地批发市场建设、农产品物流网点、冷链物流项目建设等。4、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。采取“平衡、充分、保障”三大方面发展举措,着力发展“民宿型”农家乐特色村与特色乡镇,切实提高经营管理水平。发展农旅融合的休闲观光园区、乡村民宿、森林人家和康养基地,还有美丽乡村、乡村旅游重点村等。5、大力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。比如农资供应、土地托管、代耕代种、统防统治、烘干收储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,改造传统小商业、小门店、小集市等发展批发零售、养老托幼、环境卫生等农村生活性服务业。6、大力发展乡村信息产业。开展信息进村入户,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,以及快递物流网点等。1、深化农民专业合作、供销合作、信用合作“三位一体”。构建以家庭经营为基础、合作与联合为纽带、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村经营体系。引导农村农户和返乡回乡人员,兴办家庭农场、农村合作社、农业企业等,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新业态发展。2、是融合社会资源。大力拓商引资,动员城市资本下乡,组织龙头企业推行不同模式发展乡村产业。健全乡村振兴学院高效运行机制,深入乡村创办一批乡村振兴学院分院,引进、培养、建立乡村人才保障机制,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。3、制定产业振兴规划。根据乡村的具体情况,因地制宜进行新一轮的产业规划布局,制定各阶段应采取的策略、措施及办法,乡村产业应向科技化、智能化、信息化、机械化、生态化和三产融合化方向发展。
4、完善产业发展机制。制定乡村产业振兴实施细则,完善市县乡(镇)党政班子和党政干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实绩考核制度,把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落到实处,建立与完善产业发展的资金扶持、土地法规、闲置民宅等相关优惠政策。建立完善表彰奖励制度,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乡村产业振兴的良好氛围。5、规范土地流转行为。建立健全农业土地依法有序规范“数字化”运行平台,各基层政府要加强土地流转管理,对土地流转形式、年限、价格、折股等进行监督管理,不断完善农民土地流转服务管理体系。乡村振兴已全面展开,工作任务繁重、难度系数更高,需要我们不断提升做好新时代“三农”工作的能力水平,埋头苦干、勇毅前行,高质量完成好提出的目标任务,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。
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,仅供交流学习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,谢谢!